乐文小说网 > 人在大明写日记,老朱家都破防了 > 26.朱元璋的毛病

26.朱元璋的毛病


  不再去想系统和提星的事情,马蓁蓁与马氏和两个哥哥玩闹了一会儿,临近傍晚又回到了山上。

睡下之前,马蓁蓁细细看了蜂窝煤的制作方法。

其实很简单,80%的煤炭和20%的黄泥,混合在一起,打出模样再风干就可以了。

唯一麻烦的,便是要用铁制作打蜂窝煤的模具。

战乱年间,铁是管理极严的,可马蓁蓁想来想去,也想不出能用什么东西替代来制作这模具。

“回头与娘和爹商议一下吧。”马蓁蓁翻身趴在床上,两只手托着圆嘟嘟的小脸发起呆来。

她被养的极好,脸蛋肉嘟嘟的,又嫩呼呼,这么双手一挤,嘴巴又被挤的嘟了出来,可爱极了。

至少青寻进来瞧见这一幕,便忍不住笑起来:“小姐又在想什么呢?该睡觉了呢。”

“青寻,铁矿……”马蓁蓁说着,又叹了口气。

她是学历史的,对矿产分布只略微了解。这会儿想知道应天周围的铁矿分布,也想不起来。

“什么矿?”青寻失笑,上前安抚马蓁蓁,“小姐快休息吧,好好睡觉才能长高,至于其他事情,有老爷和夫人呢。”

马蓁蓁点点头,同时心中想着,寻她爹弄一点铁,打几个制作蜂窝煤的模具应该没什么问题吧。

一觉天亮,马蓁蓁醒来后没急着写日记。

她只将该做的事情做完,下山去宅子里的时候,唤出日记系统,却又对着那界面呆呆愣着。

*

马上就要到扬州城的朱元璋,却从一早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般,总也在团团转着。

“怎么还不来,怎么还不来啊……”

朱元璋嘴里嘀咕着,站在他一旁的缪大亨几次欲言又止。

所以主上到底在等什么啊……

“报!大帅,青巾军已交出降书!”

门外有来报,缪大亨一喜:“主上……”

“你去处理一下。”朱元璋摆摆手。

他们一万多人,往扬州城外这么一扎营,虎视眈眈的逼问那张明鉴要不要降。

只要对方不傻,肯定就会要降的。

缪大亨这才明白,朱元璋等的不是扬州城的消息。

他讷讷无言,只能问道:“主上不进城吗?”

“不去。”朱元璋想的却是,若他刚要斩杀那张明鉴,天启就来了。

那他到底是先杀人,还是先跪下听天启啊?

摆摆手,朱元璋道:“就按我们之前说好的去办就行。”

“主上还见见张明鉴吗?”

“见他作甚?”朱元璋有些不耐烦了,“一个食人魔,本帅想想就觉得恶心,早点弄死得了。”

“是……”

“还有他手下的人,让他们互相指认,谁吃过人,直接弄死。”

朱元璋说完,又想起马氏那封信中马蓁蓁的叮嘱,继续道,“尸体直接一把火烧过,另外将降兵圈起来观察七日,若出现疯癫者,也斩杀烧干净。”

“是。”缪大亨不敢多言,领命而去。

朱元璋继续在帅帐中转圈圈,嘴里念念有词:“来啊,来啊,告诉我啊,我有什么问题啊……”

*

画完今天的成语小画,又与朱标讲过相应的小故事后,马蓁蓁进屋去寻了她娘。

马氏正在看账本子,也没什么空暇。

马蓁蓁便陪在一旁,托腮愣神片刻后,到底叹一口气,唤出日记系统。

既然都已经无所谓提星与否了,便就写她想写的吧。

马蓁蓁托腮,看着眼前的系统界面,心念一动便写道:

【朱元璋最先要改的问题,便是“贞节牌坊”。】

【原本应该鼓励寡妇再嫁,甚至有些战乱之后,经济才复苏时还有强迫寡妇再嫁的。】

【朱元璋却是用一座座贞节牌坊,将寡妇再嫁之路彻底封死。】

【从前的贞节牌坊多看重“节”,儿子为表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求;明朝开始的牌坊却是因“贞”,丈夫死后守寡不嫁,或者自杀殉葬的女子,便可得到一座贞节牌坊。】

【用一个女子的命,换族中多一座牌坊,对那些达官显贵来说自然是划算的。】

【起初还是女子自愿守寡,后面为了攀比,凡是死了丈夫的女子都被逼守寡,甚至被活活弄死,假做殉情。】

【……说到殉情,还有在朱元璋时期恢复的人殉制度,实在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。】

【人殉与贞节牌坊一样,始于先秦,只是在汉朝之后逐渐式微,后又被朱元璋通通捡起来。】

【却也奇怪,明明朱元璋应该最恨元朝的,却又将元朝的一些陋习捡了起来。】

写到这里,马蓁蓁深深叹一口气。

马氏正好听到,笑着抬眸问她:“这是怎么了?小小人儿,还满腹心事似的。”

“娘,你说元朝多可恨啊,都不把人当人。”马蓁蓁叹道,“如果以后的新皇帝也这样,那……”

“那就让他下台。”马氏淡定说道。

她的父亲、义父、丈夫都是造反起家,为的就是好生活,自然也不觉得换一个皇帝算什么事情。

马蓁蓁一时语塞。

片刻后,她又深深叹一口气:“太难了。”

马氏失笑,让人收起账本子,抬手示意马蓁蓁到她怀里来。

马蓁蓁颠颠儿就来了。

爬上马氏的膝盖,她忽然想起一事,仰着小脑袋问道:

“娘,听说朱大帅要认朱熹做祖宗啊?”

她没了继续写日记的心情,直接点了提交,然后缠着马氏讲起外面的事情。

马氏却被她问的一愣,顿了片刻后失笑:“是……是有这般打算。”

但朱熹的后人自视甚高,有些瞧不起朱元璋这般泥腿子出身的大老粗。

再加上此时陈友谅和张志诚都还虎视眈眈,鹿死谁手尚未知晓,朱家后人便也没答应下来。

朱元璋还在与他们拉锯,至今没定下个说法。

此举,主要也是为了笼络江南的文人,顺便抬高自己的出身。

马蓁蓁却一撇嘴:“他没事搞这些干什么,农民出身就农民出身呗,连祖宗都要变,有必要吗?”

因为那裹小脚和贞节牌坊,加上被后来人故意扭曲的程朱理学,导致后世女子越发艰辛,百年后才稍微有了好转。

马蓁蓁带了些天真的想,若是从朱元璋开始便对女子宽容一些,明清时期乃至后世的女子,是不是就能过的容易一些?


  (https://www.xlwxsww.com/2100/2100133/51352135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xlwxsw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lwxsww.com